首页 > 海洋文化 > 海洋文化 > 正文

南海海底再次发现“大洋红层”

作者:张建松 2017-03-02 来源:新华社 浏览次数:

2月28日,“决心”号上的科学团队成员在岩芯实验室观察讨论“大洋红层”样品

由我国科学家主导的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进入关键时期,科学家在南海北部的海底意外发现了“大洋红层”。这是大洋钻探在南海海底第二次发现“大洋红层”。

连日来,“决心”号大洋钻探船长达四千多米的钻杆,穿过南海海底U1499B孔651米长的保护套管装置,日夜不停地向下深钻。目标是钻取南海的基底岩石,以揭开争论多年的“科学之谜”。每天,当“决心”号上响起“Core on Deck”(岩芯上甲板了)的通知时,科学家们都纷纷聚集在新岩芯前,期盼早日看到南海的基底岩石到底是什么。

但大家惊奇地发现,理论上推测的南海基底岩石深度870米早已经钻过了,还是没有看到基底岩石的出现。从海底钻取出来的一管管岩芯样品,是一种看上去呈红棕色、细腻如巧克力的泥岩。

这种泥岩与此前一直出现的深绿色泥岩、深灰色砂岩有明显区别。大约在海底下七、八百米左右开始出现,有时断断续续,越往深钻,就越连续。截至记者发稿时,“决心”号已钻到海底下900多米,钻取的岩芯样品依然是这种泥岩。颜色从暗红色逐渐变成了深红色,纯度明显提高,并时而夹有绿色条带。

据“决心”号上的海洋沉积学家、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刘志飞教授介绍,这种红棕色泥岩就是典型的“大洋红层”。2014年,在我国科学家主导的第二次南海大洋钻探IODP349航次中,曾在南海中部海盆第一次发现了“大洋红层”,当时位于大洋地壳玄武岩之上。此次在南海大陆斜坡的底部再次发现了“大洋红层”,到目前已有一百多米沉积,具有重要科学研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