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洋文化 > 海洋文化 > 正文

传承“郑和精神” 共筑“一带一路”

作者:李默 曹波 2017-02-08 来源:央广网 浏览次数:

记者: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个特别大的亮点。2016年年初,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迎来了首批当地学生,9月份又迎来了第一批中国内地学生,您认为中马两国联合培养综合性人才这一举措,未来将对中马及东盟各国在各领域的合作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

  建设中的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

  黄惠康:在人文领域中,文化、教育、旅游和民间交往是四大抓手。马来西亚在人文领域与中国具有源远流长的交往史和很强的互通性,因为在马来西亚三大族裔中,华裔是第二大族裔,人口总数达730多万,马来西亚宪法体制中也融入了多元文化、多元种族和多元宗教并存的理念和制度,华人得以在此保留良好的文化传承,得以实现参政议政并拥有独立的政党。更重要的是,马来西亚维持了独立的、由小学直至大学的华文教育体系,历经百年而生生不息。目前马来西亚有千余所华文学校,在校人数超过百万,其中既有华裔子弟,也有马来人子弟、印度人子弟。此外马来西亚还有61所完全以华文作为教学语言的6年制独立中学,其教学模式与中国的中学教育颇为相似,甚至会采用中国编写的教材。另外还有3所华文大学。

  在此基础上,厦门大学作为第一个走出家门到海外办学的中国名牌大学,为中国高校走出来创造了先例,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而厦门大学走进马来西亚,有其历史必然性,因为厦门大学最初是由南洋华侨陈嘉庚先生倾其所有创办的,随着中国的发展,已近百岁的厦门大学用其自己的努力回馈当年曾培育它的马来西亚华人华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目前已有1400多名学生,预计到2022年,在校学生人数将超过5000人,其最终目标是达到万人规模。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将融合来自马来西亚本地、中国内地、其他东盟国家等不同来源的学生,打造一所国际化、现代化的高等学府,进一步促进两国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两国政府对此也格外关注,各部门鼎力相助,尽全力将其打造成世界一流的高等学府,如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已设立了中国大使奖学金,我国政府未来也将积极鼓励国内学生赴马来西亚留学,两国政府也已就进一步加强教育合作签署了谅解备忘录,还就相互承认高等教育文凭达成协议。这些都预示着两国教育合作的灿烂前景。

  记者:您谈到两国在人文领域的合作有四个中坚抓手,分别是教育、旅游、文化和民间交往,在文化和民间交往这方面,“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中马两国合作交流提供了哪些机遇和挑战?

  黄惠康:中马两国推进全方位的务实合作,要通过政策沟通取得高度的政治互信,通过民心相通使“一带一路”战略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文化和民间交往正是民心相通的重要手段和表现,两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文化是民族的魂,教育是文化的根,马来西亚有良好的华文教育根基,有超过万余个合法注册的华人社团和发达的华文报业,它们都是中马人文交流的纽带和桥梁。在马来西亚华人中,流传着两句经典民谣,“日久他乡即故乡”,这是说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的转变。“晨昏须上祖宗香”,可以看出这里依然有非常兴旺的传统文化。 两国在努力加强人文交流方面,将落实几项重大措施:第一,我国将在马来西亚创立中国文化中心,计划2017年正式揭牌。第二,我国将持续向马来西亚派出高水平的文化团体,满足当地华人社群对中国文化的渴望。第三,促进双边的交流,邀请马来西亚文化团体来华访问,同时扩大中华文化的传播,特别是将习近平主席倡导的“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融入其中,提高其认知度。第四,推进智库交流和青年交流,在各方面实现民心相通。

  黄大使在采访的最后强调:“中马两国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在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大背景下,两国在政治、经贸、人文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都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成果,已成为彼此可相互信赖的朋友和可靠的伙伴。双方会继续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更好地造福两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