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中心 > 国防大讲坛 > 正文

金一南:我的母亲,因信仰而前行

作者:金一南 2016-07-27 来源:学习时报 浏览次数:

抗大就物质条件来看,极其匮乏,她的成就与她的物质条件相比,反差如此巨大,以今天任何一所学校要成名的基本条件相比,相差非常大。但是抗大的精神元素极其丰富,抗大因精神而站立着,因信仰而前行。

说到这里,就想起了我的母亲。母亲的父亲,我的姥爷,清末的举人,北洋末年的国会议员,河南鄢陵一带有名的豪生。但是当时母亲还是不到16岁的小姑娘,坚决弃家,要与同伴一起奔赴延安。母亲当时在开封中学上学,想去延安,没有经费,就拿我姥姥寄到学校的学杂费,想走,被她大姐发现了,她大姐和她大吵一架,说:“你要是走,从此我就不认你这个妹妹。”我母亲正在和她大姐吵的时候,日本飞机空袭开封,空袭来了,拉起防空警报,大家都躲到防空洞里了。我母亲正是乘着这个机会摆脱她姐姐,跑掉了。跟国民党的元老于右任的女儿于廉两个人,拿着我母亲的学杂费奔赴延安。

到了延安以后,母亲编在抗大第五期的第一大队的女生队,是女生队中年龄最小的。当时抗大条件极其艰苦,每顿饭都是南瓜、圆白菜、土豆,以至于今天我母亲一看到圆白菜就头疼,土豆也是,她到今天都不吃。她说当时连用的肥皂都没有,洗衣服、洗头都是用水把烧过的豆杆灰泡一下,过滤后使用。穿的鞋子都是老百姓做的,但是当时做的都是男鞋,女生没有鞋,她们穿的鞋都很大,前面塞棉花,再用带子绑上,行军起来,脚上都是泡。到了冬天没有袜子,脚冻得又红又肿,要烤火,连火柴都没有,用的就是月牙形的火镰,在石头上敲打出来的,真是和原始社会一样,敲打出来火星,拿一个破烂不堪的棉花点着。

后来到了1941年,母亲怀孕8个多月,遭到日本人突袭,转场过程中早产,第一个孩子就生在老乡门口的石头上,连门都没有来得及进去,就起名叫石头,结果生下来不久就抽风,当时的医疗条件很简陋,对这个病束手无策,最后死掉了。母亲后来讲,父亲用缴获的日本呢子大衣换老乡的一个木箱,把他埋在山西岚县一个山坡的荒地里。

母亲家里1000多亩土地,房屋100多间,3个管家,3个厨师,还有男佣8个,女佣9个。我经常想这一幕,不太理解她,什么使母亲这样一个大户人家的富家小姐放弃所有优越的条件,义无反顾地走上革命道路?后来有很多人问她,你后悔吗?尤其在“文化大革命”中,母亲还因出身成分受到迫害。母亲后来讲,永不后悔,她庆幸离开了那个令人窒息的大家庭,成为一名抗日战士和共产党员。

母亲回忆,当时在沦陷区上学,唱《松花江上》《五月的鲜花》,经常泪流满面。在抗大学习,面对波涛滚滚的黄河,他们放声高唱,“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她心潮澎湃,觉得自己就是一名优秀的子孙,豪情万丈。母亲回忆,在抗大,几乎每个星期都有广场课,上课的都是当时有名的人物。在广场上听过《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大众哲学》等等。我觉得就是一句话,抗大造就了母亲。我母亲是个家庭的叛逆者,抗大承接了这个叛逆者,把她造就为一位忠诚的党员。抗大这块磨刀石,把小资产阶级磨得精光,使自己变成一把利刃。这就是共产党的理想与信仰。而理想与信仰从来是这个党、这个军队最大的吸引力,最大的感召力,是这个党的立党之本,这个军队的立军之本。

习近平主席在“七一”讲话中说,“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什么是共产党的初心?就是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这种义无反顾的精神。就是这种精神使母亲这样的人物,一个富家小姐最后融入到民族解放的历史洪流中,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我觉得这是我们共产党人、抗大所表出来的精神信仰,最大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