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中心 > 国防大讲坛 > 正文

美军有航母?解析苏军特色反航母制胜途径

作者:杜岳杭 高见 2017-02-09 来源:中国军网 浏览次数:

众所周知,航母编队是美国海洋霸权的柱石,而那些敢于对抗美国霸权的国家,则一刻也没有停止打击航母的研究和备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前苏联。20世纪60年代起,苏军以信息技术为纽带,逐步打通航天、航空、水面、水下空间物理阻隔,找到了一条独具苏军特色的反航母制胜途径。即使以今天的眼光看,苏军当年的作法仍有重要借鉴价值。

历史回眸

1973年10月,美苏地中海对峙,实力占优的美军第6舰队被苏军地中海分舰队成功逼退。美军当时判断:一旦美苏开战,虽然美舰载机可以摧毁苏军舰队,但在苏军舰艇被击中之前,数百枚超音速反舰导弹也将把美军第6舰队送入海底。面对二战之后美军超级航母的首次生存危机,时任美海军作战部长朱姆沃尔特惊呼:“如果美国在1970年以后的任何一年中不得不同苏联开战,我们将输掉战争,因为美国海军取胜的概率已经降至35%以下。”

众所周知,航母编队是美国海洋霸权的柱石,而那些敢于对抗美国霸权的国家,则一刻也没有停止打击航母的研究和备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前苏联。20世纪60年代起,苏军在“红色马汉”戈尔什科夫元帅主导下,科学编组空中、水下和水面作战力量,并以信息技术为纽带,逐步打通航天、航空、水面、水下空间物理阻隔,找到了一条独具苏军特色的反航母制胜途径。即使以今天的眼光看,苏军当年的作法仍有重要借鉴价值。

空天瞰制、跨域协同

打航母首先要解决的是在茫茫大海上找到航母的问题。20世纪60年代,苏军以图-16RM电子侦察机和图-95RT远程雷达搜索飞机为主体,构建了MRSC-1 Uspekh海上监控系统。该系统作战半径完全覆盖当年苏联海军的活动范围,并可以在当时美军F-4舰载机的作战半径外缘精准定位航母编队。进入70年代,苏联海军开始驶向大洋,美军航母也已装备F-14战斗机和AIM-54远程空空导弹,图-16RM和图-95RT不仅无法接近航母,更难以覆盖苏联海军的活动海域。于是苏联革命性地研发了一套天基海洋监控系统——MKRC Legenda,该系统由若干US-P电子侦察卫星和US-A雷达侦察卫星组成星座,可在全球海域发现、跟踪航母编队。美国中央情报局认为,1982的马岛战争,正是由于MKRC Legenda系统成功跟踪到英军航母战斗群,阿根廷空军才得以重创英国海军。

跨域协同,是美军新一轮联合作战概念的“理论芯片”。这个词虽然为美军所新造,但其中蕴含的制胜机理和信息化、网络化作战理念,早在40多年前就已体现在苏军的反航母作战设计中。MRSC-1 Uspekh和MKRC Legenda并非孤立的海洋监控系统,其获取的航母坐标不仅可以通过数据链实时传输到苏军的轰炸机群、潜艇群和水面舰艇群,还可以为远程反舰导弹提供中继制导。由于这一时期美军尚不具备有效的反卫星手段,苏军通过跨域集成空、天、海、潜各域的侦察能力与进攻火力,组成了较为牢固的一体化“侦察——打击”系统,构成了对美军航母编队“多打一”“快打慢”的“立体跨域围攻”态势。

互创条件、联合攻坚

如果说空天瞰制、跨域协同体现的是苏军空天信息技术和技战术思想的创新,那么互创条件、联合攻坚则反映出这个传统的陆战强国其实也深谙海上战役的用兵之道。

20世纪60年代,美军航母编队已经是一个融制空、制海、制陆、制电磁空间和反潜作战“五位一体”功能于一身的战役集群。战时还将得到大量陆基空中力量的支援掩护。如果从单一军种或单维作战力量的视角看,即使强大如苏军,打航母也存在难度。但从联合的视角分析,美军航母编队则存在难以克服的天然弱点。即,航母编队在执行防空、反舰和反潜作战任务时的队形和航速自相矛盾:防空和反舰作战,要求整个编队高速机动,辅助舰艇围绕航母分散前伸部署,扩大防空区和控制海域;反潜作战正相反,要求整个编队低速慢行,辅助舰艇则靠近航母密集部署。正是由于这种难以调和的矛盾,当美军航母编队在同时面对来自空中、水下和水面的进攻时,将陷入顾此失彼、防不胜防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