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中心 > 国防大讲坛 > 正文

漫谈导弹“保质期”

作者:许腾、郑铌整理 邢强 2018-03-09 来源:解放军报 浏览次数:

超市购物,从琳琅满目的货架上拿下心仪的食品后,我们总要在包装上找一下食品保质期。在保质期内,好,这食品安全,自己挑的,口感也错不了;过保质期了,那就别买了,讲究点的人还会告诉超市理货员,这东西该扔了。

    您知道吗,在神秘的军事领域,“钢筋铁骨”的兵器也是有“保质期”的,比如武器装备里的大家伙——导弹。

    本期,我们就请来“小火箭”工作室的创始人邢强博士,和您聊聊导弹的“保质期”那些事,解密导弹如何才能保持足够的使用可靠性, 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出厂质保

    导弹也有“保质期”

    什么是导弹的“保质期”?教材给定的明确定义是:导弹“保质期”又称贮存期,是指在规定条件下贮存后,仍能以较高概率达到该型导弹设计时的战术技术指标的时间长度。

    简单而言,设立贮存期的意义就是想知道导弹在某段贮存期内有没有足够的能力把设想的目标摧毁掉。所以,导弹出厂时都会标明贮存期。比如,法国“响尾蛇”导弹的贮存期是7至10年,意大利“阿斯派德”导弹是5年,英国“海标枪”导弹是8年,俄罗斯C-300导弹是10年。

    导弹的“保质期”是怎么来的?和食品不一样,导弹的服役期限通常是相当长的。比如声名赫赫的美国“民兵”III洲际弹道导弹,部署时间是1970-1975年,至今仍在服役并计划服役到2020年,跨度近半个世纪。

    美国人是怎么让导弹50年后还“保质”呢?这就需要用到相当强悍的检测技术了。

    早在1959年,美军就启动了“导弹发动机老化监视计划”。第一批发动机一出厂,就成了贮存寿命和老化现象的观测对象。这一观测结果恰好与第二批发动机的测试情况形成对照。每隔6个月,美国希尔空军基地就会启动一台导弹发动机进行测试,每隔18个月就对推进剂试样做一次化学检测。另外,美军还对发动机药柱进行解剖,以检验计算应力和实际应力之间的差别。美军认为,将这些数据与统计计算和结构分析等技术相结合,能够提前4年预判导弹的状况。

    比实时检测更直接的“保质期”判定方法是加速老化试验。将同批次导弹中的若干枚置于特殊环境中加速导弹的老化,能在短时间里获得导弹长期老化的规律。

    当然,为营造所需的“特殊环境”,要斥巨资建造专门的实验室。俄罗斯对C-300导弹进行6个月的综合试验来确定其10年的贮存期;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为“铜斑蛇”炮射激光制导武器量身定做的试验箱可以提供温度为85℃、湿度为85%的加速老化环境。美军认为,如果固体发动机在其规定的极限高温和极限低温环境中各贮存了6个月后,仍能在地面试车中满足性能要求的话,那么该型发动机的最低贮存期限可被认定为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