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中心 > 国防大讲坛 > 正文

江苏南通:“沧桑巨变”处 “青绿江山图”

作者:王继亮 顾姝姝 吴纪攀 2022-11-30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浏览次数:

“观念新了天地宽,环境一改幸福来。”早晚漫步江畔,听着鸟鸣啾啾,看着菊花盛放,江苏南通五山地区滨江片区居民王建林对今昔之变深有感触。他在这片土地生活了大半辈子,数百家散乱污企业腾退,持续不断的生态修复,方换回了今日的鸟飞鱼跃、山水如画。

南通滨江临海,是万里长江在江苏入海前的最后一道生态屏障。两年前的这个时节,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通五山地区滨江片区考察调研,专门来看这里的环境整治,总书记指出:“过去脏乱差的地方已经变成现在公园的绿化带,确实是沧桑巨变啊!”

五山地区滨江花海成了附近居民的“后花园”。人民网记者王继亮摄

五山地区滨江花海成了附近居民的“后花园”。人民网记者 王继亮摄

环境今昔蝶变

在南通市区南部,由狼山、军山、剑山、黄泥山、马鞍山组成的“五山”临江而立。前些年,这里小景区、老港区、破厂区、旧小区相互交织,多头分割管理,利益矛盾复杂,污染问题突出。

“小时候出门上学,看着一辆辆重型货车从身边呼啸而过,心里就怕怕的。”90后教师陆嘉慧从小在这里长大,她记得那时江边有一座集装箱码头,天空总是弥漫着矿石的扬尘,江水也是浑的。她的父亲就在江边港务公司工作,每天下班回家脱下满是尘灰的衣服,母亲总要刷上半天。

2016年1月5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上游重庆召开,定下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总基调。地处下游的南通闻令而动。这一年,五山及沿江地区开始经历脱胎换骨的转折,五山地区目标定位是建设南通生态最美区域和城市“绿肺”,沿江地区则要打造通城南部的城市客厅。为此,当地相继拆除、搬迁203家散乱污企业,腾出沿江岸线12公里,“锈带”由此蝶变成“秀带”。

陆嘉慧是江苏航运职业学院的思政课教师,家乡环境的变迁成了她课堂上信手拈来的例子,“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我们五山地区滨江片区生动实践的样本”。

“说‘沧桑巨变’一点也不夸张。”73岁的陈海德老人记忆跨度更长,三四十年来,这里从色调“黑白灰”到“红绿蓝”,从百鸟遁迹到江豚逐浪,是他感受最深的变化。闲来在滨江公园里散步,他已经多次见过江豚跃出水面的场景。

五山自然科普馆工作人员凌惜缘也说,不但一度销声匿迹的江豚、猪獾等物种重现,近两年五山地区新观测记录到的物种就达37种,“家门口的好生态是看得见摸得着了”。

生态修复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好环境是需要养的。近年来,南通持续打响蓝天、绿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面构建市、县、镇、村四级河长体系,建成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并对沿江3000平方公里前沿区域进行整体规划,绘制了沿江共抓大保护“一张图”。

南通植物园建成4年,山水城林景观得以集中呈现。人民网记者王继亮摄

南通植物园建成4年,山水城林景观得以集中呈现。人民网记者 王继亮摄

产业腾挪转换

堆场码头变身滨江花海,“城市客厅”加快走进现实,五山地区滨江片区被打造成了生态修复的全国样板。

“我们在滨江片区接连‘种下’南通植物园、滨江公园、滨江花海等公园绿地,又引来众多央企共绘‘青绿江山图’,先后落户国际街区、狼山国际邮轮港等多个大项目。”南通狼山旅游度假区党工委委员、管理办副主任邵文建介绍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伴随着五山地区滨江片区生态的修复,产业退、港口移、城市进统筹推进,南通先后投入160多亿元发展滨江旅游,建设长三角江海休闲港湾。狼山国际邮轮港项目是落实这一规划的重要工程。

今年初,《南通港总体规划(2035年)》获交通运输部和江苏省政府联合批复,明确将国际邮轮港等重大项目港口岸线需求纳入规划。根据规划,原来的南通港区狼山作业区调整为城市客运岸线,建设一座10万吨级邮轮码头及配套客运中心等设施,打造长江流域首个滨江生态邮轮港。

实践证明,狼山港的搬迁转移和功能转换,为邮轮港建设腾出了适宜的落地空间,自身也获得了更大的发展。数据显示,集装箱搬至下游通海港区后,自2018年6月投产以来其集装箱吞吐量连续3年刷新纪录,2021年达145.2万标箱,较搬迁前增长118.6%,跃升至全国江河港口集装箱码头第二位。

“我们要把这个好的经验向沿江沿海地区复制推广,既要好生态,也要新动能。”南通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人民网注意到,2021年以来,南通在推动10个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特色示范段的同时,亦启动了沿江科创带的建设,将沿江沿海12个园区的科创资源串珠成链。

南通市委书记王晖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南通将以沿江科创带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科创项目招引、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提升产业集群含金量、含新量,使其成为南通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部分居民就近安置在临江家园,居住条件大为改善。人民网记者王继亮摄

部分居民就近安置在临江家园,居住条件大为改善。人民网记者 王继亮摄

“面向长江、鸟语花香”

过去,五山地区滨江片区环境恶劣,搬迁是原临江村村民沈军最大的愿望。曾经他想,如果这里拆迁了,安置得离这里远远的才好。让他没想到的是,滨江片区生态修复后会变得如此之好,而他也幸运地留了下来,与焕然一新的滨江景观带成了邻居。

“我家置换了两套商品房,距离江边只有500多米,站在阳台上就能看到长江。”3年前,沈军和当地571户原住民一起搬进了临江家园,过上了“面向长江、鸟语花香”的幸福生活。

清晨的薄雾笼罩下,20万平方米的滨江花海犹如人间仙境。“两年来,咱们这儿的景点变多了,公共服务设施也增加了,滨江花海十足成了我们的‘后花园’。”沈军对记者说。

“政府采取原地搬迁、就近安置的政策,让这里的老百姓推开窗就能看见长江,出了小区就是绿地和景观,彻底改变了过去‘滨江不见江’的尴尬境地。”狼山管理办旅游工作局局长胡志刚介绍,整个五山地区滨江片区先后有1000多户居民搬进了新居。

对该片区的王兴宝老人一家而言,住上了新房之外,老两口每月还有4000多元的退休金,“生活上没有后顾之忧”。而这,则得益于当地实施的失地农民土地换保障政策。

据崇川区狼山镇街道工作人员徐小妹介绍,滨江片区改造后,达到退休年龄的居民每月都有相应的退休金,对尚未达到退休年龄者还会提供就业帮扶,“我们定期邀请专业老师提供‘点餐式’技能培训,目前已有40多人走上就业岗位”。

“安居乐业,我们这心里更有底了!”58岁的胡广冲,就是在闸桥社区就业保障服务站参加培训后,如愿成为一名物业保安的。

两年前与习近平总书记打过照面的临江社区居民何桂英,依然记得当时的场景,“我们正在散步,总书记从滨江景观带走过来,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最令她难忘的是总书记说的一句话:“这样的幸福生活是你们亲手建设出来的,是大家一起奋斗出来的。”

走在亲江栈道上,看五山竞秀、大江奔流,令人心潮澎湃。在迈向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再来一次“沧桑巨变”,南通期待着,奋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