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舆情播报 > 评论监督 > 正文

当“阵痛”如此真切,你是否决然不改初心?

作者:欧阳治民 2016-05-26 来源:解放军报 浏览次数:

面对碰壁,“金牌参谋”立志再冲锋

新闻故事

郭海庆,安徽某预备役师作训科科长,入伍24年,在作训部门就干了18年,参谋业务精熟老道,组织训练轻车熟路。然而今年,人到中年的他却处处碰壁,一道道“新考题”令他坐卧不安。

省军区转隶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后,上级换了,但训练任务不减,郭海庆依然像头“老黄牛”,设计着全师训练“蓝图”。

该师组织一季度首长机关训练,郭海庆按部就班精心设计作战计算、识图用图、轻武器射击等训练课目。捧着方案像捧着自己的孩子,郭海庆没想到呈送“卡壳”。“新体制下,天天讲国防动员主业主抓,机关训练偏偏看不到动员的影子。”师领导的训斥让郭海庆脸红耳热,“不换脑子真的不行。”

然而,换“脑”之痛并非一朝一夕。

5月上旬,郭海庆再次筹划全师步兵、通信、侦察、工兵等6大专业骨干比武时,久经沙场的他小心翼翼地“革自己的命”,对自己设计的考核方案一改再改,直到改不动后才呈送。

不料,方案刚出即被“枪毙”。

老参谋屡屡碰壁,这种前所未有的失落感涌上郭海庆的心头,“天天加班加点,为啥领导不买账、基层不领情?”一时之间,郭海庆有些心神“不定”,担心自己的能力素质跟不上改革的步伐。在“新体制、新职能、新使命”大讨论中,郭海庆主动走上讲台,讲述碰壁经历,倾诉心中困惑,请大家为他支招。

讨论中,郭海庆记下了省军区领导讲的这样一段话:身体跨进“新体制”,思想不能落在“老套路”。当前,全国几十家预备役师处在同一起跑线,舞台大、标准高、对手多,假若还穿新鞋走老路,如何实现省军区提出的“拥有一席之地,进入第一方阵”目标?

一把刀,割痛迟钝者;一席话,点醒梦中人。拨开思想通道里的“茅草”,郭海庆心中变得敞亮起来。对于明天,他也增添了适应改革、献身强军的信心和决心。

主人公说

郭海庆:身处改革、强军时代,面对新旧体制转换,思想上的转变往往是最痛苦的转变。我知道,面对“阵痛”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创新作为、勇于担当。

比方说,新体制下抓好预备役部队首长机关训练需要新的筹划理念。首长机关是部队的核心,若单纯按照传统大陆军体制下的理念抓训,很难适应多兵种联合体系对抗这一全新作战样式,头脑中没有联合作战概念,仅仅把自己当成预备队,很难取得未来战争的胜利。所以今年以来,省军区组织首长机关训练时,重点从联合作战理论补起、从多兵种作战计算学起、从一体化标图作业练起,逐渐培塑大家的联合作战素养。

新体制新气象,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就是为了能打仗、打胜仗。省军区改革不仅是改臂章,更重要的是革除不合时宜的陈旧训练模式,在破茧中实现重生。

记者观察

改革大幕已经拉开,每个军人都将面临转改走留这道时代考题。对于省军区系统的官兵来说,或有这样的痛苦、那样的不甘,或有这般的抉择、那般的期盼,然而,无论走留,都要担当。

电影《集结号》里有句台词:“这支军队打输了整编,打赢了整编,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回眸历史,人民军队从未停止过变革图强的步伐。正是一次次改革整编,一次次自我更新,人民军队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看看神舟巡天、蛟龙深潜,航母成军、北斗组网,还有“东风快递、全球必达”,身为军人怎能不骄傲?看看胜利日大阅兵的磅礴气势,往昔怎可同日而语?中国军人曾经梦想的机械化已经迈开了向信息化跨越的步伐……

这一切,都是一代一代军人共同完成的,也是一代一代军人矢志奋斗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军人的目光永远关注这个国家、民族、军队的未来。

(张锋、杨玉国、本报特约记者 周海良采写)

后记

曾有人言:痛苦是上帝送给人们的最隐秘的馈赠。这句话正适合送给今日改革大潮中的中国军人——

当一个军人感觉很舒服、很自在的时候,他距离一个优秀的军人已经越来越远;同样,当一支军队许久不曾尝到痛苦的滋味时,它必然不再是一支能打胜仗的虎狼之师。

今天,当“阵痛”真的来了,是犹豫彷徨以避之,还是张开双臂环抱之?这考验的是一个军人的本色,一支军队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