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舆情播报 > 评论监督 > 正文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项兴国强军富民的国家战略

作者:马占魁 陈劲松 2016-06-24 来源:光明日报 浏览次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站在时代和战略全局高度,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的“军事篇”。为了深入学习领会习主席的重要论述,我们从本期起刊发系列访谈,敬请关注。

特邀嘉宾: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副理事长 马占魁 少将

主持人:陈劲松

戈壁乐队。火箭军某部针对施工连队部署分散的实际,为一线连队配发了百余套流动文体器材,丰富官兵业余文化生活。图为该部戈壁乐队在施工休息时间表演节目

1.军民融合发展国家战略已进入深入实施阶段

主持人: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这意味着党中央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决策,已进入深入实施阶段。请您谈一谈,这样的决策部署有何重大的现实意义?

马占魁:把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3月12日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明确指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们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这两个“重大”,从历史和现实的维度指明了把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意义所在。此次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强调,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必由之路。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就特别注重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探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临不同的安全和发展形势,提出了“军民两用”“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军民融合”“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战略思想。在这些重要战略思想指引下,我国经济实力快速提升,国防实力显著增强,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发展路子。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大到强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舞台中心。伴随着发展壮大步伐加快,我国面临的各种外部压力和风险挑战急剧增多。在新形势下,能否处理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使两者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事关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考验着党的执政能力和智慧。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一方面,国防和军队建设可以源源不断地从经济社会大母体中获取技术最先进、成本最便宜、性能最稳定的物质和技术来源,增强发展后劲,加快强军兴军进程;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国防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为促进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水平,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这样就能将有限的社会资源转化为双向互动、相互促进的经济竞争力和军事战斗力,从根本上化解民族复兴进程中“大炮”和“黄油”争抢资源的矛盾。

主持人:我国军民融合当前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

马占魁:对于军民融合的发展阶段,习主席作出了这样的定位,即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刚刚进入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过渡阶段。这是对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状况的透彻把握和准确判断。

进入21世纪,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军地各部门共同努力和全社会积极参与下,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开始步入快车道。目前,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全国200多个民用机场中军民合用机场占近1/3;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领域,民用单位占取得相应生产许可单位总数的2/3以上,民营企业达1000多家;在人才依托培养领域,军队与地方118所高等院校签约招收国防生,年均招生人数占全军生长干部总数的1/3。在全国建立了20多个国家级军民结合产业基地,军民融合产业年均增长超过20%。

从总体上看,我国军民融合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思想观念跟不上、顶层统筹统管体制缺乏、政策法规和运行机制滞后、工作执行力度不够等。举例来讲,美国的军用和民用关键技术中,已有80%是相通的,他们已经进入军民通用技术时代。我国这个比例还比较低。我们必须坚持问题牵引,不断研究新情况,拿出新思路,推进融合由初步向深度发展。当前首先要下大力解决思想观念、统管体制、政策法规和运行机制方面的问题,在寻求综合效应最大化上多下功夫,不断增强军民融合的作用效能。

军民融合是一个不断从量变到质变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当前,我国军民融合各方面工作,正由思想层面向行动层面,由初级层次向较高层次,由有限要素、少数领域向全要素、多领域,由零散式向体系式,由部门主抓向国家主导推进。近日,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央军委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意见》,明确了军民融合的目标方向和统筹重点,为我们提供了重要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