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舆情播报 > 评论监督 > 正文

中国商用飞机:买还是造争论40年 答案渐明晰

作者:环球网 2016-06-29 来源:环球网 浏览次数:

也许是由于从事文字工作的关系,我对新闻作品十分挑剔。许多产业战略文献类作品往往拒人于千里之外,读来颇为艰涩。这种印象,直到看到《一个国家的起飞——中国商用飞机的生死突围》一书才被彻底扭转。

刘济美的这本书,更像是众多生动美文汇成的洋洋大作,用一个个亲历故事讲述了国产新型支线客机ARJ21-700飞机从立项到研制,再到试验、试飞、适航取证和交付首家用户整整15年间波澜起伏的项目进程。

《一个国家的起飞——中国商用飞机的生死突围》像是一本故事书,但它又讲述的是一个严肃甚至略显称重的话题:中国商用飞机产业真实的突围之战。

世界文明发展到今天,国家之间的竞争格局已经不再像鸦片战争时代那样,一定要用武力来打破,产业上下游的位差,以及现代化产业的严格技术准则,俨然成为后进国家难以逾越的门槛。国家利益,无论是经济利益还是安全利益,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这种产业位差的影响。买飞机还是造飞机的讨论,在中国存续已经40多年,期间夹杂着运-10飞机的夭折,引进麦道飞机,转包生产以及合作研发等各种插曲,这个问题的答案,随着新世纪中国经济上行压力的逐步增大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创新型增长的迫切需要而变得逐步明晰。但真的要适应航空大国早在70年前建立且不断完善的商用航空器制造和适航技术标准,中国必须面对几乎是一张白纸的技术现实。

这张白纸被交给了中国商用飞机公司,此后几乎面对的是天文数量级的工作,就是由中国商用飞机公司那一群或苍老或稚嫩的肩膀承担起来。最终的结果我们今天都已经看到了,ARJ21-700飞机成功完成了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影子审查”背景下全部适航审定科目的考核,获得了中国民用航空局的型号合格证。这其中曲折复杂的论证决策,以及艰辛苦痛的设计制造,都被作者凝诸笔端,倾注在这部厚重的作品当中……

看到此书,就会想到的是作者的不易,要用真实的故事映射波诡云谲的产业竞争战略,是一部纪实类作品最大的挑战。我可以想见,作者一定是无数次和无数决策者、参与者、研制者、制造者以及考核者,甚至是使用者讨论求证,其艰苦可想而知。

我亦要感谢刘济美,这本书的确能让读者们领会了中国商用飞机产业悲欣交集的突围历程,以及中国所以决定突围的前因后果。而本书更为深邃之处在于,它告诉人们,突围未必就是获得成功的开始,但它会是赢得成功的可能,这正是中国商用飞机产业真正的大略所在。

记起《勇敢的心》中梅尔吉布森饰演的威廉姆·华莱士那几句经典台词:“战斗,你可能会死,逃避,你能活下来……至少能活上一阵子,多年以后终老户牖。但你是不是愿意用从现在起到终老的那些日子来换取一个机会,就一个机会,就是站在这里告诉我们的对手,他们可以夺走我们的生命,但却永远不能夺走我们的自由!”如今,中国商用飞机的突围,就是为了航空产业争取参与竞争的自由机会。这个突围的决策和经历,整个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征程。而正如那部电影的名字,勇敢的心是创新者的光荣符号。这颗心,已经被作者镌刻在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