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舆情播报 > 评论监督 > 正文

真刀真枪解决训练一线实际问题

作者:解放军报 2016-08-22 来源:解放军报 浏览次数:

提 要 基层同样可以成为创新的广阔舞台。坚持眼睛向下、心系战场,真刀真枪解决训练一线的实际问题,才能结出有助于战斗力提升的创新成果。

扎根基层23年,不仅取得14项军队科技进步奖,而且每一项成果都直接作用于战斗力。第26集团军某防化团女工程师王忠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基层同样可以成为创新的广阔舞台。坚持眼睛向下、心系战场,真刀真枪解决训练一线的实际问题,才能结出有助于战斗力提升的创新成果。

基层作为战斗力建设的末端,各类问题和矛盾汇聚于此,为开展创新活动提供了需求和活力,也提供了沃土和条件。基层创新的目的,主要是化解训练一线的实际问题,打通制约部队战斗力提升的“最后一公里”。唯有紧随战场脚步、紧盯问题搞创新,才不会背离创新的本质,赢得官兵的认可。

推进科技创新,不仅需要“高大上”,也需要“接地气”;不仅需要卫星、航母等前沿尖端的科研创新,也需要大批瞄准战场需求、解决训练一线问题的技术创新。在基层部队,有很多修理所、技术室、自动化站等机构,里面有大量装备保障人才和高学历人才,他们懂基层、懂技术,是科技创新不可或缺的“生力军”。就像王忠一样,他们整天在演训场上摸爬滚打,最清楚装备的瓶颈、技术的短板、岗位的需求。哪里需要创新,他们感受最真切;怎样进行创新,他们最有发言权。只要把创新着力点放到研究解决战斗力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上,发挥好“王忠们”的作用,实战化训练就会不断有新的增强,部队战斗力水平就会不断有新的跃升。

身在基层,科研条件有限,加上各项任务繁重,在基层开展创新确实难度不小。但我们不能因此缩手缩脚,更不能停止创新的脚步。1958年,英国一位经济学家对过去半个世纪约60项主要发明进行统计后发现,其中近一半是当时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独立研究的成果。创新不是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的工作,而是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事业。战争年代,为了弥补武器装备不足,广大官兵进行了一系列“土”而管用的创新,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新时期,尽管武器装备有了长足发展,但仍需借助各种群众性小革新、小发明、小创造,充分挖掘装备潜能,提升装备技战术性能。

创新没有捷径,也不可能速成,只有厚积才能薄发。王忠在基层一呆就是23年,才得以解决训练场上的众多难题。事实证明,那些看似“得来全不费工夫”的创新,无不付出了“踏破铁鞋无觅处”的艰辛。只有立足现有条件,立足现有装备,立足本职岗位,从自己能做的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才能用一点一滴的努力浇灌出鲜艳的创新之花。

制度机制是激发创新活力的重要保证。没有创新的管理、创新的机制,基层创新既不可能成体系,也不会保持长久,更不会取得显著成效。领导机关应想方设法为基层搭建创新平台、创造创新条件,让想创新的人才有舞台、有地位、有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