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发布 > 社会国防教育 > 正文

南京大屠杀何时可以成为世界记忆

作者:慕佩洲 2016-12-14 来源:中国军网 浏览次数:

79年前,南京那个最黑暗最寒冷的冬天不仅应该被中国人铭记,更应该成为全人类共同的伤痛记忆,应该被永远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这个六朝古都,顿时凄风苦雨,无比黑暗。在暗无天日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侵华日军用屠刀血腥残杀了30多万无辜平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强奸抢劫、焚烧破坏,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经历了战争的残酷,才会懂得和平“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体会过民族危亡的切肤之痛,就会深刻理解积贫积弱的国家只会任人宰割。这场惨无人道的屠杀,给人类本性蒙上了耻辱,给人类文明留下了无法愈合的伤疤。

历史不能遗忘。曾经,中华民族在二战中遭受了巨大伤痛,如今,正在腾飞的中国,在国家层面集中祭奠死难者,这种举国繁荣下的缅怀会更加笃定。设立国家公祭日,这是民之所向,这与中国的大国地位相符,也符合国际惯例。二战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以国家公祭形式祭奠死难的国民,加强民众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的历史记忆。

令人遗憾的是,南京大屠杀的国际认知度比起二战中的其他一些惨剧,要低得多,没有获得相应的历史地位。我们不会用人民死伤数量作为低级的比较,来判定孰重孰轻,30万在日寇屠刀下逝去的先辈理应被世人铭记。同为二战史上的惨案,奥斯威辛集中营在37年前就被列为世界记忆遗产名录,11年前,集中营解放的日子成为了“国际大屠杀纪念日”。每逢1月27日,世界各国举行纪念仪式,各国领导人都要发表讲话,铭记集中营的惨痛教训,用战争的恶果来警示后人避免战争。而南京大屠杀,在中国以外,除了海外华人自发的民间活动,几乎没有其他任何的悼念和纪念活动。同样是为了缅怀历史、守卫和平,为什么南京大屠杀的纪念活动没有走向世界?

不得不承认,南京大屠杀在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二战结束以后,以色列乃至全球的犹太人就开始不停地研究、探讨奥斯威辛集中营惨案,不遗余力的挖掘历史、抢救资料。从国家到个人,从政党到团体,大家忘记政见不和、信仰迥异,勠力同心地推动惨案的国际影响。

而在中国,对南京大屠杀的研究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甚至比日本学者还晚了20年!1982年,当日本右翼的魔抓伸向教科书,要在后代记忆中抹去侵华历史、屠杀真相时,中国政府、学者才幡然醒悟,开始进行大屠杀资料的收集整理。当时,距那场浩劫已经过去近50年,亲历者大多白发苍苍,实物资料散落于世界各地,教科书也鲜有关于这段历史的记述,历史渐渐被人遗忘。幸运的是,研究者们站了出来,他们采集大屠杀幸存者证言,四处寻访证物,不辞辛苦,用一片片历史的碎片,拼出了一段沉重但明晰的历史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