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发布 > 社会国防教育 > 正文

南京大屠杀何时可以成为世界记忆

作者:慕佩洲 2016-12-14 来源:中国军网 浏览次数: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余昌祥老人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刻有他亲人名字的哭墙前沉思。 泱波 摄(资料图)

上世纪90年代,当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研究南京大屠杀时,却面临着窘境。她到南京采访时,没有看到大屠杀遗址,却看到这座城市的大部分老房屋和老街景被拆除。张纯如观察到的事实,正映射了这场旷世灾难的命运:在公众视野中,它曾长期“消失”。1997年,当她带着收集的日文、德文和英文的大量资料再次来到中国时,中国人民才知道原来当年还有一位约翰·拉贝先生,他写日记详细记录了南京大屠杀,还救了很多中国人,被称作是“中国的辛德勒”。而1993年,斯皮尔伯格导演的《辛德勒的名单》电影已上演。奥斯威辛集中营的传播早已走出史学界,世界人民通过一部电影记住了那一段历史。

当然,起步晚、交流迟、传播慢,这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没有走向世界的内部原因。而日本右翼的无耻行径,是更加重要的外部原因。一段时期以来,日本右翼质疑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人数、抹黑幸存者,甚至将南京大屠杀诬为虚构,辩称为是为镇压俘虏的叛乱,试图将真实的历史记忆彻底抹去。他们还参拜供奉有侵略并屠杀中国人的日本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他们甚至篡改历史教科书,企图将军国主义的侵略历史从日本人,特别是日本年轻人的记忆中抹去。不少日本人不知道有南京大屠杀,却只记得日本是原子弹爆炸的受害者,认为二战中日本是受害国而非加害国。否认南京大屠杀及其他战争残暴行为,实际上成为日本右翼否认侵略历史、进而挑战战后国际秩序的突破口。

这是遗忘历史的表现。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曾说:如果我们不向历史学习,我们将被迫重演历史。

2014年,中国首次再次以国家名义悼念那场灾难中的死者,在12月13日举行国家公祭。这意味着中国要进一步固化以南京大屠杀为代表的日本侵华罪行史实,并将其上升为全中国、乃至全人类的共同记忆。

由中国最高立法机关决定设立的这个公祭日,将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这以国之名的公祭,正是要与当前一些人的“历史健忘症”针锋相对作斗争,尤其是警示以安倍晋三为代表的日本右翼要正视历史,妥善处理现实问题。

随着越来越多亲历与见证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离世,以国家公祭的方式掸去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上的灰尘也十分紧迫。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只有敬畏死者、追念先逝,社会之风俗道德才可以渐渐笃厚起来。在当今中国,举行这样规格的公祭,不单是对死难者的祭奠,更是对民族精神的一次唤醒,那愈发强烈的民族凝聚力,定会推动“中国梦”不断向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