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发布 > 社会国防教育 > 正文

第三个“中国航天日”,奔向下一个太空“拥抱”

作者:佚名 2018-04-24 来源:人民日报 浏览次数:

开放合作新格局

和平利用太空,共享航天成果。过去的一年,我国航天国际合作成果颇丰。

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司长、国家航天局新闻发言人李国平介绍,按照《关于加快推进“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总体要求,我国全面推进“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的建设与应用,中国航天技术及服务进一步融入全球、开放共享,惠及“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心相通和人文交流,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新亮点。

据介绍,嫦娥四号任务已确定搭载荷兰、德国等国家的4台国外科学载荷。今年2月,中国与意大利联合研制的电磁监测试验卫星成功发射。此外,中法海洋卫星研制进展顺利,将于今年下半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实施发射;中法天文卫星已进入工程实施阶段。中巴地球资源04A星研制工作进展顺利,开启“南南合作”新篇章。

李国平透露,当前“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金砖国家遥感卫星星座及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多任务小卫星星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我国航天宇航产品与服务“走出去”方面也亮点纷呈,中国为阿尔及利亚研制的通信卫星成功发射,两国元首互致贺电,开创了中国同阿拉伯国家航天合作的成功先例,将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今年航天日期间,中国国家航天局、中国气象局还将与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正式签署并发布合作意向书,三方将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和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的战略计划,实现风云气象卫星对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员国更全面的覆盖,提供气象卫星数据资源和加密观测服务,进一步提升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员国天气预报、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目前,正在太空遨游的俄罗斯宇航员,也为中国航天日送来了祝福。

“中国将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姿态张开怀抱,与世界各国同行,在和平探索和利用太空的过程中,深入开展交流合作。”李国平表示。

奋力迈向新目标

“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新时代对中国航天的使命召唤。中国航天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凝聚着无数航天人的拼搏奉献,彰显出自主创新的中国高度。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全面推进航天强国建设。第一步,2020年左右实现重点突破,加速迈向航天强国;第二步,2030年左右实现整体跃升,跻身航天强国之列;第三步,2050年之前实现超越引领,全面建成航天强国。”李国平这样描述建设航天强国的路线图。

根据规划,2022年左右,中国空间站将会建成。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空间站工程已全面展开,各项研制建设工作正稳步推进。今年是第三步任务的关键之年,为空间站任务改进研制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将转入试样阶段,后续将开展发射场合练及首飞任务前的准备工作。为满足空间站任务需求,目前已经启动第三批预备航天员的选拔工作,其中既包括航天驾驶员,也包括航天飞行工程师。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方面,截至2018年底,我国将发射18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覆盖“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到2020年,完成30多颗组网卫星发射,实现全球服务能力。

中国航天正在全面发力。我国现役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具备发射高、中、低轨不同类型航天器的能力。目前长征五号遥二火箭飞行故障调查完成,今年底将实施长征五号遥三火箭发射。后续,长征五号遥四火箭将实施探月工程三期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任务,实现月面着陆、月壤采样并返回地球。未来,我们还将开展月球南北极的探测,建设月球科研站,不远的将来,中国人驻足月宫的梦想有望变为现实。此外,我国还将瞄准月球以外的深空,实施火星探测任务,开展火星环绕及巡视联合探测。

目前,中国航天一线的研制团队平均年龄30岁出头,被认为是国际同行最羡慕的地方。在“航天强国”新目标的指引下,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贡献更多的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