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发布 > 社会国防教育 > 正文

“你有什么资格跟我讲道理?”

作者: 2021-02-25 来源:共青团中央 浏览次数:

2月19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表示,美国正式重新加入《巴黎协定》。随着美国的重新“入群”,气候变化问题再一次引起广泛关注。
当前,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灾难及海平面上升、水资源短缺加剧、生态系统退化等影响日趋严重。过去50年,有记录的灾难数量增加了五倍,经济损失增加了七倍。

为了共同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问题,2015年12月12日,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了《巴黎协定》。协定指出,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全球将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峰,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在协定下,各方将以“国家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从2023年开始,每5年盘点一次全球行动总体进展,以帮助各国提高力度,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目标。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评估报告称,如能实现“1.5度”控温目标,全球缺水人口将减少一半;由高温、雾霾和传染病所致患病和死亡人数下降;海平面少上升0.1米;失去栖息地的脊椎动物和植物数量少一半;全球大部分珊瑚礁得以幸存。
反之,如果不立即采取有效减缓政策和行动,到2100年,全球平均表面温度相对工业化前将升高3.7至4.8℃,海平面上升0.6至0.8米,这将造成不可逆转的全球性灾难和巨大经济损失。

《巴黎协定》的生效,被认为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一次“历史性胜利”。但在实际推进中,不同国家的努力和成效可谓良莠不齐。“气候问题伪君子”

2月17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记者伊万娜·科塔索娃撰文指出,英国、加拿大和挪威三国并非自我标榜的“气候问题典范”,实则是“气候问题伪君子”。

CNN报道截图

      这些“气候典范”,竟将排放转嫁他处

      挪威首都奥斯陆采用可再生能源路灯,为节约能源,当周围无人时,智能灯会自动变暗。不仅是首都,挪威其他地方的公交系统也完全由可再生能源提供动力,他们为持有“绿色证书”而感到自豪。

      然而,科塔索娃认为,挪威这些引以为豪的环保创新,实际上是通过石油换来的。她表示,挪威是一个主要的化石燃料出口国,这种情况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

     文章称,挪威并非唯一一个一边吹嘘着“可持续发展”,一边又在催生气候问题的国家:英国将在今年年底主办一场重要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可同时又在计划着新建一座煤矿;加拿大自称“气候问题典范”,可还在为看起来注定要失败的美加输油管道“拱心石”项目倾注心力和钱财。科塔索娃直言,根据国际协议,每个国家只对本国境内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负责。这就意味着英国、加拿大、挪威等国不必担心它们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在世界其他地方燃烧后造成的污染。

根据挪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该国国内排放量达到5300万吨,但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当年的《排放差距报告》显示,挪威2017年向国外出售石油和天然气的总排放量约为4.7亿吨。

德国气候问题智库“新气候研究所”创始人尼科拉斯·霍恩指出,针对“领土排放”问题的关注可以追溯到气候谈判的早期阶段,当时众人对此展开了长时间的讨论,但最终协议中并没有涉及“出口排放”的问题。他坦言,这实际上并不完全合理。

道理都懂,可没有国家愿意第一个行动。金融环境智库“碳追踪”的气候、能源和工业研究主管安德鲁·格兰特表示,许多国家的经济都很依赖化石燃料,尽管大家都清楚化石燃料很快就会被淘汰,但谁也不愿意成为第一个“被摆脱的”。

化石燃料生产成本很高,现有项目和勘探耗费较大,许多国家政府都认为,现在停止生产会浪费公共资金。
“他们都有充足的理由认为自己应该继续生产化石燃料。”格兰特告诉CNN。
实际上,英加挪这三大所谓“气候问题典范”都在计划继续生产化石燃料,投资新的项目和勘探计划。对此,CNN记者还列举了一系列事实和数据:
加拿大能源监管机构称,该国原油产量预计将持续增长至2039年。根据政府的数据,该国已探明的石油储量约为1680亿桶,如果全部被提取和燃烧,预计将排放720亿吨二氧化碳。

挪威的气候研究机构“西塞罗”称,该国也将继续按计划钻探,已知油气储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将达约150亿吨,这会消耗全球剩余“碳预算”的6.5%。
据英国石油和天然气管理局估计,截至2019年底,英国石油储量约为52亿桶,足以满足未来20年的生产需求,而提取这些燃料并将其燃烧,将会向大气中排放22亿吨二氧化碳。

“新气候研究所”的霍恩认为,气候计划不能只停留在减排目标上,还应该设定逐步淘汰内燃机、达成百分百利用可再生能源以及停止使用化石燃料等方面的最后期限。他称,到目前为止,只有丹麦等少数小规模的排放国停止批准新的化石燃料场地。

“你有什么资格跟我讲道理?”

在对待中国的时候,西方对中国远没有如此宽容。“中国的污染飘到了国外”

2018年G20峰会上,当记者问到特朗普气候问题时,特朗普回答说:“美国在环境方面做得很好,拥有最纯净的空气和最洁净的水。”他还碰瓷中国:“美国空气绝对干净,美国空气如果不好,那是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脏空气飘到了美国。”


    韩国、日本只要出现雾霾和沙尘暴天气,媒体就会把责任推给中国:“都从中国吹过来的。”“我们应该起诉中国。”

    “中国人吃肉导致全球变暖”

     1月22日,《时代周刊》刊载了一篇题为《中国如何能通过从菜单上撤下肉类来改变世界》的文章。全文以人造肉和素食在中国的流行为切入点,称中国正在经历一场“植物蛋白革命”。

乍看之下,这篇文章对中国人的饮食结构表示出了殷切关心。作者阐述了“人造肉”产业发展对中国的积极意义,称“今天的中国人正在拥抱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将“人造肉”与太阳能电池板、移动支付等科技成果相提并论。

文章的后半部分,更是把中国当成了世界的成就者,对中国在环保问题中起到的作用极尽吹捧。甚至为了夸奖中国而“拉踩”美国——“中国人也许比美国人更适合接受植物蛋白,因为美国人被强大的肉类游说团体以及建立在牛仔、牧场周围的神话所灌输。”
然而,藏在这些溢美之词后面的,可是一口好大的“锅”。

为了突出“人造肉”的好处,作者将中国目前的肉类消费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联系起来,好一通明褒暗贬。而随“巨大能力”而来的,自然就是“巨大责任”——“将中国的畜牧业部门减半,可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10亿吨。”整篇文章将中国人的肉类消费紧紧捆绑,借展望“人造肉”前景之名,行“问责”中国之实。文中提到,中国人大量食肉是近几十年才有的现象,而美国人一贯的饮食习惯则是倾向于肉食为主,素食为辅。对比之下,“更适合植物蛋白”似乎从褒奖变成了“道德绑架”:“你们不吃肉挺容易的,为什么不这么做?”

总而言之,海平面上升、气候问题严重,都是中国人还在吃肉“惹的祸”。而欧美国家仅仅因为饮食结构稍有改变——奶制品替代品份额从1%增长到12%,就已经是为气候问题付出努力了。

这也已经不是外媒第一次把气候问题甩锅给中国了。

此前,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发表标题为《猪的帝国》的文章,称中国人吃猪肉正在危害全世界,中国养猪排放甲烷和一氧化二氮导致了全球变暖。

2018年,《大西洋月刊》称中国人对肉的热爱正在威胁环保运动。美国人造肉公司Impossible Foods总裁甚至说,“中国人每吃一块肉,亚马逊丛林升起一缕烟。”

2019年4月,《工业生态学杂志》刊文《美国白人的饮食对地球尤其有害》,但这样的论调却不常见于报端。事实上,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18年的数据,在全世界肉类需求量最大的排行里,中国连前八都挤不进去,而美国以人均消耗100.8千克肉类的成绩名列榜首。

不仅如此,2019年,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在过去20年里,地球新增的相当于亚马孙雨林的绿化面积里,四分之一贡献率来自于中国。

2017年6月,特朗普政府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他声称这一气候协定的规定对美国经济是一种“彻头彻尾的灾难”,同时却对其他国家,例如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限制过宽。

拜登政府上台后,刚宣布要重返《巴黎协定》,美国国内就有声音称中国在气候问题上的行动力度还不够大。如今,美国总统气候特使、前国务卿克里称“美国将以谦逊但充满雄心的姿态”重返协定。他表示,在美国离席的4年中,全球仍未能完成协定规定的减排目标,各国需要在2030年前将全球排放量减少近一半,并以比以前快5倍的速度淘汰煤炭。克里还呼吁,中国、印度、日本等17个碳排放大国兑现节能减排目标,尽快实现净零排放。

尽管美国政府屡屡自夸本国温室气体排放量下降的“成绩”,但其所谓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难获国际社会普遍认同。事实是,美国依然是全球累计排放温室气体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固体废弃物出口国和人均塑料消费大国。

2011年12月11日凌晨,在德班气候大会最后一次全体会议上,时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的解振华担任中国代表团团长,他在发展中国家阵营和发达国家阵营谈判的关键时刻发言,表情严肃地批评一些发达国家只说不做。解振华当年在会上的那一句“你有什么资格跟我讲道理”,不仅在当时振聋发聩,近期更是再一次“出圈”,走红网络。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视频截图

    “中国人是不是人?”欧美推动气候变化议程,客观上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是有影响的。发达国家早就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同时又通过产业转移,加大了第三世界的碳排放。现在西方要求发展中国家也和它们一样共同承担减少碳排放的责任,其对双方经济的冲击程度是不同的。虽然我们不能说是西方的阴谋,但遏制新兴国家发展的客观效果却是存在的。排放权意味着国家的发展权。

    2009年,全球192个国家就全球变暖问题,召开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会议的焦点问题集中在“责任共担”。当时,由发达国家成立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出,为了把全球气温上升的幅度控制在2度以内,全球必须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他们提出:发达国家逐步减少碳排放,到2020年减排25%到40%,到2050年减排80%,对发展中国家不作限制。

    表面上看,这个方案是发达国家主动做出表率。就像他们一贯标榜的“重视环保问题“的形象。但实际上,这个方案对发展中国家非常不公平,而且暗藏陷阱,但专家指出,根据他们提供的方案,8000亿吨碳排放权利中,发达国家所拥有的排放量是所有发展中国家的2.3倍,如果从1900年算起,1900到2005年间甚至为7.54倍。

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计算后得出,就算发达国家减排80%,他们的人均排碳量仍是发展中国家的2.3倍。列举出方案的种种不公后,他说:“如果这些方案成为国际协议的话,它们将成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平等条约。因为这将把目前已经形成的巨大贫富差异固定化,在道德上是邪恶的。”此话一出,全场哗然,有的国家甚至谴责中国不愿为环保承担责任。最终,发达国家提出的减排计划没有列入《哥本哈根协议》。

后来在接受采访时,丁仲礼解释了为什么要争取排放权。在他看来,排放权意味着国家的发展权。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更多的排放权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生活的改善、福利的增加、就业的稳定。

如果减排方案通过,发达国家的民众,生活水平仍然和过去差不多。但发展中国家却要放慢发展,民众甚至要节衣缩食。这合理吗?更离谱的是,碳排放指标不够了,还要向发达国家购买。

这不是协商,这是趁火打劫。

因此,当主持人在采访中问到,中国是个人口大国,是不是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时,丁仲礼略带愤怒地回答道:“那么我问你了,中国人是不是人?"

"为什么同样的一个中国人,就应该少排?"发达国家应带头减排外媒时常用“中国是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这点来指责中国。但是,当今的气候变化是由于发达国家工业革命以来无节制地排放温室气体造成的,发达国家是造成气候变化的最大责任者。《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明确规定,发达国家应承担率先减排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支持的义务。公约也注意到,历史上和目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大部分源自发达国家。

那么,发达国家究竟在历史上究竟排了多少二氧化碳?答案就在视频里↓

与排放量相对应的是减排责任,事实上,《巴黎协定》总则中已经明确提出:发达国家缔约方带头减排。协定第四条第四款规定:发达国家缔约方应当继续带头,努力实现全经济绝对减排目标。发展中国家缔约方应当继续加强它们的减缓努力,应鼓励它们根据不同的国情,逐渐实现全经济绝对减排或限排目标。

原因也不复杂,发达国家早就解决了发展问题,既有能力也更有需要面对气候变化挑战。发展中国家吃饭仍然是第一要务,自然对气候变化这样的议题力不从心。如今,拜登政府刚上任,就重提气候变化这个议题,甚至表示要在4月份地球日那一天举行气候全球峰会。其实并不仅仅是为了人类整体利益,也是要借这个议题宣布“美国又回来”了。

中国交出亮眼“成绩单”尽管如此,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与美国“退群”又“入群”的朝令夕改形成了鲜明对比。近年来,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始终履行了负责任大国的承诺。过去10年,我们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2019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2005年分别下降18.2%、48.1%,已超过对外承诺的2020年下降40%—45%的目标,基本扭转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2019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5.3%,比2005年提升7.9个百分点,也已超过对外承诺的2020年提高到15%左右的目标。2018年,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分别比2005年增加4509万公顷、51.04亿立方米,成为同期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通过不断努力,中国已成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增速放缓的重要力量。

2020年9月22日,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期间,中方提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方案赢得世界广泛赞誉

2020年12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通过视频发表题为《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的重要讲话,宣布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一系列新举措。

图片来源:新华社

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到:“中国为达成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作出重要贡献,也是落实《巴黎协定》的积极践行者。今年9月,我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在此,我愿进一步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中国宣布碳中和目标、提出大幅提升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等国家自主贡献新举措,在二十国集团成员中发挥了表率作用。 海外各界人士也纷纷表示,习主席的重要讲话为全球气候治理提振雄心并提供新思路,彰显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助力《巴黎协定》行稳致远的决心,展现了中国重信守诺、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的大国担当。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气候雄心峰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国历来重信守诺,将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脚踏实地落实上述目标,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