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发布 > 社会国防教育 > 正文

普扬·基米亚金:将中美竞争“安防化”不符合美国利益

作者: 2022-02-09 来源:观察者网 浏览次数:

2021年11月,美国总统乔•拜登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了第一次双边会晤,讨论如何管控大国竞争,避免“新冷战”出现。然而,这次会谈未能取得外交突破。双方未在军备控制、新冠疫情、气候变化和贸易争端等实质性政策议题上达成一致。

尽管此次峰会最终可能会缓解近期的紧张局势,但两国不太愿意搭建一个有助于妥协的框架。造成这种困境的部分原因似乎是两国愈加敌视的政治气氛,以及越来越倾向于将两国竞争局限于安全领域。

除了偶尔发出不对抗的言论,美中决策者的“受威胁意识”正在使二十一世纪的这场生死较量常态化。美国外交决策机构没有加强本国与亚太地区现有的经济伙伴关系,转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愿意招揽盟友,依赖诸如奥库斯协议等安全伙伴关系来支持其一直领导的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随着中国凭借自身实力崛起为经济强国,美国一直谋求将两国关系“安防化”并以此作为首选政策。早在拜登及其前任上台之前,美国就在太平洋摆出了军事化的姿态。被外界所忽视的是,奥巴马政府就曾鼓吹过“重返亚洲”政策,该政策的目标是将美国防务重点重新转向亚洲。一方面,“重返”意味着美国要增加军费开支并在该地区部署更多的海军力量;另一方面,中国开始增加自己的军费开支并加紧岛屿建设以确保其在南海的主权和贸易航线。

因此,区域军事建设可能会加剧几个动荡地区的紧张局势。例如,两个大国深陷同一个安全困境可能进一步加剧台湾地区的军事紧张局势,引发冲突,给地区稳定和世界经济带来灾难性后果。

当地时间2月7日,美国海军方面证实,近日在媒体上流出的美国海军一架F-35战机在“卡尔·文森”号航母甲板降落时发生事故坠入南海的视频是真实的。

夸大紧张局势以便将中美竞争局限于安全领域会产生如下后果:华盛顿不仅有可能挥霍掉可被用来应对经济竞争的政治资本,还可能错误估计国家安全会在多大程度上绑架经济决策。正如和平与外交研究所最近发表的一份白皮书所说,“关注多极化的现实,不要再透过军国主义的棱镜看待竞争,这将使美国能够利用其精心策划重建的基于规则的国际体系。”

与此同时,美国忽视了该地区的多边经济安排。而北京则在最近提交申请,谋求加入华盛顿放弃加入的《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加入该协议的最大经济体日本因其与中国地理位置接近,贸易关系密切,所以对将中日关系“安防化”持保留态度。然而,东京愿意采取更强调合作的经济战略去应对中国在该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并希望拜登政府能重新加入CPTPP,这是一个可以促进更良性经济竞争的政策药方。

设计CPTPP协定的目的之一是为了遏制北京的经济影响力,而拜登政府迄今为止仍拒绝重返CPTPP。与此同时,中国已和亚太大部分国家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一项囊括15个成员国的自由贸易协定。该协定将加强地区依存度,使非成员国受损。一旦实施RCEP协定,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加深将使亚太地区更容易受到中国的影响,并使亚太地区最大的经济体中国能够从组织内部对协定的规则和安排施加更大影响力。

RCEP签字仪式

换句话说,过分强调安全已经导致美国的战略越来越背离中美竞争的经济基础。对中国的竞争对手来说,至关重要的是打造一项更有活力、多重方向的经济协定,以平衡那些受到北京影响的区域协定。进一步讲,美国对这些协定的支持很可能是确保这些协定具有影响力并能维持下去的关键。

美国可以出台一项认真对待地缘经济现实且更深思熟虑的大战略,这项战略可以与解决合理安全关切的政策(包括如何应对中国在战略产业中拥有的优势地位)共存。例如,新西兰已经小心地收紧了本国电信监管法规,以解决5G网络的安全问题。与此同时,新西兰政府今年也成功升级了新中自由贸易协定。其他美国伙伴也可以达成类似的安全-经济平衡,但中美竞争最激烈的领域正是在后者。

利用意识形态和负面舆论来降低冲突爆发门槛并将中美关系“安防化”,会加剧竞争态势并将竞争框定成危险的零和博弈。“恐惧政治”的盛行只会确保两国将对方视为生存威胁,增加武装冲突的可能性,同时边缘化了真正驱动竞争的经济因素,而正是这些经济因素在引领亚洲其它国家如何与中国进行接触和竞争。美国必须利用经济竞争来制衡中国,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同时避免安全竞争引发危险后果。

(观察者网由冠群译自美国“国家利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