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发布 > 社会国防教育 > 正文

南海舰队非战争军事行动实现由兵力向能力转变

作者:张骄瀛 | 2016-05-17 来源:中国军网 浏览次数:

保护舰艇

风疾浪高,机轰舰鸣。“位于我舰右舷40度方向3海里处,多艘疑似海盗小艇正高速向‘被护商船’接近。”海军合肥舰通信长刘栋一边向指挥员报告,一边用英语和汉语交替向可疑小艇上的人员发出警告:“我是中国海军,请立即离开,否则后果自负!”连日来,正在印度洋深处训练的海军南海舰队编队利用航渡间隙,组织非战争军事行动科目演练,这是海军南海舰队锤炼部队由兵力存在向能力存在转变的一个镜头。

近年来,随着海军走出国门的机会越来越多,南海舰队参与双边、多边联合演习、联合护航、联合搜救、人道主义援助与救灾等非战争军事行动越来越频繁,提高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越来越紧迫,舰队结合远洋训练常态化这个实际,在训练中结合可能担负的任务,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这次远海训练途中,舰队根据不同海域、海况特点,先后进行了海上临检拿捕、重要海域伴随护航、反恐与反海盗等非战争军事行动科目训练,检验了各舰快速反应能力和编队海区管控能力,舰载直升机在恶劣海况条件下迅速起飞、小艇在大风大浪中快速前出,火力支援、水面突击、卫勤保障等分队能力都得到锻炼。同时,在通过重要航段时,加强戒备,提高官兵的战备意识和预警能力。

针对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对官兵的能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实际,舰队还注重用大项活动牵引训练,在实战化中提高能力素质。每次执行重大任务都要利用航渡间隙,进行相关非战争军事行动科目训练。这次参加东盟“10+8”防长扩大会议—海上安全与反恐联合演习的兰州舰在航渡期间,重点演练了临检拿捕、联合搜救、反海盗等训练。联合演习期间执行“落水人员”搜救任务,我舰机无缝协同,指挥台持续引导直升机搜救,机组15分钟就准确定位,在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三国的共同努力下,40分钟就将“落水人员”捞起,比原计划提前80分钟,受到了国际同行的好评。

编队指挥员、南海舰队副司令员周煦明告诉记者,兵力存在不等于能力存在,兵力向能力转化,主要靠在实战化这个平台上不断摔打。随着国际形势不断变化,以海盗和海上恐怖主义活动为主的非传统安全威胁逐渐呈上升趋势,海洋自然灾害、海上突发事件频发,提高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能力既是海军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需要,也是海军战斗力建设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