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发布 > 热点分析 > 正文

海外网评: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

作者: 2022-10-02 浏览次数:

https___imgix-proxy.n8s.jp_DSXZQO2457071029092022000000-2.jpg

9月29日,日本邮政公司发售了一套“日中邦交正常化50周年”纪念邮票。(图/新华社)

9月2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就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互致贺电。在贺电中,习近平主席表达了对中日关系发展的高度重视,强调愿同岸田文雄首相一道,引领双方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为契机,顺应潮流大势,共同致力于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这为当前处于关键路口的中日关系指明了方向。

自1972年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关系总体不断发展。在政治上,中日两国先后签署四个政治文件,从法律上巩固了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确定了两国关系和平友好合作的大方向;在经济上,中日双边贸易额从当年的10亿美元增至如今的3700多亿美元,双方利益深度交融,互为重要经贸伙伴;在人文交流上,两国友好省县和城市从无到有,缔结地方友好城市增至260余对,人员往来规模由邦交正常化之初每年不到1万人次,增加至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的1200万人次。邦交正常化的50年里,中日两国在各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不仅为两国关系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也为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

回顾邦交正常化以来的50年,中日关系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走过不少弯路,遭遇过十分严峻的挑战,但两国关系也正是在经历一次次考验、战胜一次次困难中愈发强韧。当前,中日关系再次来到新的关键路口。把握新机遇、战胜新挑战,开创中日关系新前景,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中日双方应深化战略互信。中方重视中日关系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中方从未把日本当作对手甚至敌人,中国的发展也不会成为包括日本在内任何国家的威胁。反观日本,一些人虽然身体进入了21世纪,但脑子却还停留在20世纪,还在以零和博弈的思维来看中日关系,时时刻刻想着如何牵制、对抗中国。中日双方应从两国根本利益出发,将“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的政治共识反映到政策上,落实在行动中,通过深入对话与沟通,化解彼此疑虑、增进相互战略互信,确保中日关系这艘航船行稳致远。

中日双方应拉紧利益纽带。尽管当前两国合作面临消极因素干扰,但中日优势互补、互有需求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不论是在节能环保、财政金融等双边合作范畴,还是在全球气变、粮食危机等多边合作范畴中,中日都有广泛合作空间。尤其要看到的是,中日都是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的受益者,肩负着本国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的重任。两国应继续高举互利共赢旗帜,抵制单边主义和经济合作“泛安全化”倾向,用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挖掘地区经济增长潜力。

中日双方应管控矛盾风险。中日关系既有历史纠葛的老问题,也有牵涉现实的新矛盾,而如何妥善管控这些老问题、新矛盾,不仅直接影响两国社会民意,而且也影响中日关系的大局和基础。对于业已存在的老问题,中日双方需切实遵循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原则及迄今共识精神,将敏感问题放到中日关系的适当位置妥善管控。尤其需要明确的是,对于历史、台湾等涉及中日关系根本的重大原则问题,不能丝毫含糊,更不容动摇倒退。对于新出现的矛盾分歧,中日双方应始终以大局为重,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处理矛盾分歧,避免发酵激化,成为中日关系的新障碍。

中日双方应激活民间友好。最近几年,一些民调显示中日民间好感度欠佳,尽管如此中日两国之间还是涌现出很多暖心故事。不论是2008年汶川地震和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期间中日两国民众的相互慰问帮助,还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际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都让人们有理由相信支持中日友好的“沉默的大多数”广泛存在。中日双方应开展各领域、多层次、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交流活动,有效拉近两国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的距离,激发民间友好热情。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园田茂人9月29日接受《每日新闻》采访时称,热情洋溢的民间人士推动日中关系改善的行动,将是打破僵局的关键。

五十载栉风沐雨,半世纪沧桑巨变,中日关系的改善发展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中日双方应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为契机,以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重温和平友好初心,汲取历史经验启示,把握当下机遇挑战,共同努力开创新时代中日关系的新前景。(陈洋)


责编:陈洋、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