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冷战 > 文化冷战 > 正文

什么人比拐卖儿童的人贩子还可恶?

作者:环球时报 耿直哥 2017-01-16 来源:环球时报 浏览次数:

最后,耿直哥也要对“北京时间”那篇充满了误导和无知的报道进行批判。毕竟,只要他们的记者稍微咨询一下了解打拐流程的专业人士,稍微查一查资料,甚至稍微详细地读一读人家《华商报》的报道,就根本不可能写出那么一篇被公安部的专业人士指为“漏洞百出”的报道。

而且,“北京时间”的职业操守也令人感到无语。因为纵观他们的报道,可以看到他们的记者其实一直都预设“官方3年后才发布这份认领通告是因为要遮丑”的立场,并为此各种拼凑材料,甚至还利用当地一名根本不了解情况的农村妇女杨秋棉,说出了很多违背事实的话,乃至“解救孩子不能信政府”这样的谬论。

▲截图为“北京时间”报道原文

▲截图为“北京时间”报道原文

耿直哥相信,如果现在大家再拿我这里提供的材料去仔细地检验那篇报道,就会清楚地看到那篇“无知”的报道,是如何“带节奏”和“误导”公众的了。

例如,他们一个最明显的逻辑漏洞就是:如果当地官方真要遮丑,为啥他们却接受了华商报的详细采访,还允许这篇报道被全国媒体多家转发呢?

又比如,为什么21个孩子的公告,在“北京时间”的报道中轻易地引来了孩子根本不在其中的村妇杨秋棉,可21个孩子的真正家长,“北京时间”却一个没碰到?他们怎么不露面?

▲图为2015年华商报的报道被全国媒体转载的情况

▲图为2015年华商报的报道被全国媒体转载的情况

不过,“北京时间”毕竟是个不太正规的网络媒体,闹出这种乌龙报道并不意外。然而,许多正规媒体却不加分辨地就转发这家甚至不属于“合法稿源”的媒体的报道,上海一家本应该很专业的知名媒体,居然还在这篇问题报道的基础上专门撰写了社评,批评当地政府…….这,恐怕才是让人觉得最悲哀的事情。

只不过对于耿直哥来说,我其实已经有点麻木了。

【#阳光跟帖# 九条倡议】我们所站立的地方,就是我们的中国;我们的网络空间,应当是阳光理性的。青年,你怎样,中国便怎样。你光明,网络便不黑暗。愿青音朗朗,折射时代进步之光。我是中国好网民,清朗网络空间,看我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