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舆情播报 > 舆情播报 > 正文

让敬慕先烈成为社会风尚

作者:辛夷 2016-04-21 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浏览次数:

清明时节,全国各地举行了隆重的纪念革命先烈活动:迎接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零散烈士墓集中安葬、祭扫烈士陵园……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着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令人感动,让人动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十分重视正确历史观教育,指出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谆谆告诫我们“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我们国家之所以有今天的强大,是因为我们经历了长时间的历史磨难,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是因为有无数英烈前仆后继、为了人民的利益和国家的尊严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因此,我们必须让敬慕先烈成为社会风尚,没有任何理由将他们那些壮怀激烈的往事,慢慢地变成历史的尘埃。

众所周知,抗美援朝作战期间,部分志愿军战士牺牲在“三八线”以南,多年来是由韩方发掘鉴定,葬于其京畿道坡州墓地。党和国家动用政治外交资源,于2014年3月迎回437具志愿军烈士遗骸,将其庄重安葬于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并与韩方达成继续发掘鉴定、每年清明节进行常态化移交的共识。这一体现着人文关怀和国家道德精神软实力的事件,感动了许多老战士、烈士家属和群众。军人应有“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需马革裹尸还”的献身精神,国家和社会则应为报国者铸起纪念的丰碑,传承他们精忠报国的基因。

“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久远的传统。深入挖掘和大力弘扬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在全社会营造缅怀烈士、学习烈士的浓厚氛围,让人民群众充分参与,引导广大青少年铭记烈士的英名和壮举,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十分必要,这是对民族之“根”与“魂”的深情呼唤。

承平日久,满目繁华,一些人会自觉不自觉地忘却硝烟和屈辱的历史,价值取向过于趋利和肤浅。至于那些挖空心思戏说历史、鄙薄英烈的所谓“多元文化”,更是对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践踏、对社会良知的背叛。一个民族,要生存,要发展,要骄傲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绝不能剥蚀自己安身立命的基础,绝不能断裂自己的优秀基因,绝不能让浩然正气渐行渐远。缅怀先烈,接受洗礼,不应只是在清明节到来的时日!